许渊冲谈顾毓琇:两位大师的诗

By | April 25, 2021

本文转自:中国文艺网

许渊冲教授曾翻译过《顾毓琇诗词选》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顾毓琇诗词共100首。笔者来到北京大学畅春园许老的家中,就他与顾先生之间的故事采访了这位当年西南联大的高材生。

近百岁高龄的许老,在谈及顾毓琇先生时,显得很兴奋,不住感叹道:“顾老是真正学贯中西的文理大师!”顾毓琇先生1902年生于江苏无锡。他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电机系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个中国人,并在1972年获得国际上素有电机与电子领域“诺贝尔”奖之誉的兰姆金奖。作为一名教育家,他是清华大学电机系、无线电研究所和航空研究所的创始人,是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的老师。同时,他又是一位著作等身的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

许老说,他与顾先生是师生关系,但始终没能见面。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顾先生随清华大学到长沙,担任由清华、北大和南开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工学院院长。其时,临时大学文学院院长为胡适之,理学院院长为吴有训,法学院院长则是陈岱孙。1938年1月1日,国民政府在汉口改组,顾毓琇被任命为教育部政务次长,离开了长沙临时大学。同年4月,长沙临时大学前往昆明,改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而许老则是考入西南联大的第一届学生,但此时顾先生早已离开联大。

二人虽无面缘,却在20世纪90年代通过书信成为忘年交。

许老早在中学时期就读过顾先生的中篇小说《芝兰与茉莉》 。许老的表叔熊式一是顾先生在清华的同级同学。熊式一曾将《王宝钏》改编为英文话剧,并在欧美上演,轰动一时,是继辜鸿铭之后将中国文化带向世界的第二位中国人,并与英国大文豪萧伯纳交往甚密。1946年顾先生去牛津,熊式一邀请他和陈伯通一起去拜访91岁的萧伯纳。顾先生之后填了3首《水龙吟》 ,其中1首就是谒萧伯纳之作:

萧翁还似莎翁,人间何世总堪说。有情如愿,空忙无事,诗思双绝。凯撒雄图,贞婀壮志,几番周折。比莎翁半百,萧翁九十,巍巍杖,飘银发。

上世纪90年代,许老将自己的回忆录《追忆逝水年华——从西南联大到巴黎大学》寄给顾先生。其时,迁居美国多年的顾先生已是九旬老人。他在收到书后“当即一口气读完” ,并亲笔回信说:“甚佩。许多西南联大旧事及人物,均感兴趣。先生毕业于江西二中,与吴有训兄先后同学,又为好友熊式一之表侄。联大诸师友,本人大致相识。” 1997年4月26日,时年95岁的顾先生在看了许老英译的《中国不朽诗三百首》后,非常欣赏,并写信说:“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且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

在信中,顾先生提到让许老译诗的事:“建议将拙作诗选择60首,词曲约40首,考虑试译。从1997起每年译25首,至2000年可得100首。先生比余约小20岁(与杨振宁1922年生比,只大一岁) ,此后20年大有可为!”

杨振宁在西南联大时与许老是同学,其父杨武之曾任教于清华,顾先生任清华工学院院长时居于清华西苑16号,与杨武之为邻,故早在杨振宁中学时就已与其熟识。顾先生一生交友甚广,当时已是鲐背之年,仍清楚记得许与杨的生辰。其对晚辈的关注、赞赏与鼓励,在写与许老的信中可见一斑。

在计划翻译的100首诗词中,顾先生只自选了大概50首,剩下一半则交由许老选择。翻译过程中,许老曾多次写信给大洋彼岸的顾先生询问翻译的准确性。在翻译“莫愁湖”时,顾先生说音译为“Mochou Lake”即可,而许老提议翻成“Grief – less Lake”即“没有忧愁的湖” ,顾先生则采纳了他的建议。每当二人意见相左时,顾毓琇先生都以许老的意见为主。在采访中,许老向笔者感慨道:“顾老很开明的,尽管我们是师生。”

二人还曾就翻译标准、真与美的关系在信中进行探讨。许老主张文学要以美为主,科学要以真为主,顾先生对此表示赞同,并让其用文学的方法去翻译自己的诗词。在与笔者谈及这些内容时,今年已92岁高龄的许老不时激动得抚掌而笑,他说:“谈到真与美的关系,我们也谈得来,虽然隔了一代。”

2001年《顾毓琇诗词选》出版后,顾毓琇先生对此颇为满意,还送了一本给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许老日后在谈及此书时说:“在顾毓琇的诗词中,我们还可以听到世纪走过的脚步声,如二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的爆炸、登陆月球;可以看到世界的名胜古迹,如中国的南京、英国的牛津、美国的哈佛;可以见到国际的风云人物,如法国的拿破仑、美国的罗斯福和杜鲁门等。英国诗人说得好:‘一粒沙中见世界,一小时内见永恒。’在《顾毓琇诗词选》中,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的缩影。”

2002年9月9日,顾毓琇先生在美国逝世,享年100岁。许老寄去一篇纪念文章《文理大师顾毓琇》 。文中写道:“顾毓琇被誉为本世纪唯一的文理大师,只在文艺复兴时期才有的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