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邹贤敏
推荐理由:這篇文章非常好,擺事實,講道理;有真知灼见,文字也好;特此推薦!作者是湖北大学历史系校友,歺飲業有人文情懷和批判意識的成功人士。
出处:吉言贤食
文 |向吉贤
支持对穴位苯酚疗法合法性与科学性的质疑不赞成对李跃华进行恶意的道德审判
【1】
民间医生李跃华的登场有点戏戏剧性。他破壳出茧于退休厅官陈北洋因耍官威而悔过的道歉信。他和他的“穴位苯酚注射”治疗新冠肺炎方案,在史无前例的封城抗疫语境中,迅速红遍于网络。一时间,武汉三镇“满城听说蔡中郎”。
用药,苯酚加生理盐水的溶剂,常见而又廉价。
方法,从头部四个穴位注射苯酚溶剂进入人体。这跟肌肉注射、皮下注射没有多大不同。只要是护士,学几分钟即能掌握操作要领。
据陈北洋说,一家三口皆治愈。李跃华在朋友圈及个人公众号上先说已有百余例新冠疾患治愈,后又改口说15例,言此法有冠可治、无冠可防。坊间口口相传有奇效。网络上更是惊呼一片,称李氏苯酚注射剂为神药,尊李跃华乃华佗再世,为悬壶济世的神医。
还有更神奇的妙方。李跃华自述他又研发出一种叫“自体疫苗”的疗法,即:若患者釆用了穴位苯酚注射仍不能治愈,就抽患者定量血浆使见溶于生理盐水与苯酚,置24小时之后再注射于患者穴位,则一定“苗”到病除、包好无疑!
这可是了不得的惊天医学成就了!你想想,就连瑞德韦西这一被世卫组织专家称为对治疗新冠唯一可能有效的新药,美国吉利德公司也是经历了近14年的艰难的研发过程,其间投入的资金以数亿美元计,有多少世界顶尖级的病毒、药理以及临床专业的科学家联合攻关,直到今天,也才进入三期临床实验阶段。世卫组织专家也只敢称“可能有效”,而仍不能断定“绝对有效”。
大道至简,但在证得大道的背后,需要历经一个“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三、三生万物”的涅槃过程。医学史上任何一种新药的诞生、一项治疗方法的创新、一个诊疗设备的研制更是如此,因为医学的最高目的是人的生命,人命关天!
李医生行医二十余载,“非凡成就”还远不止于此。请看他2013年在非著名医学杂志《求医问药》发表的《一种穴位注射剂——微量苯酚在临床中的应用》所作的列举:
应用一:感冒120例,治愈率100%。
应用二:治疗生殖器疱疹25例,治愈率100%。
应用三:治疗腮腺炎31例,治愈率100%。
应用四:治疗带状疱疹46例,治愈100%。
应用五:治疗乳腺增生12例,治愈率100%。
应用六:治疗慢性鼻炎100例,有效率96%。
应用七:治疗糊弄小扁桃体炎和扁桃体肿大38例,治愈100%。
应用八: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25例,有效100%。
应用九:治疗颈椎病36例,有效率95%。
应用十:治疗腰椎病36例,有效率100%。
我的手已抄得有些发麻了。其实,这还只是九牛一毛。按照李医生的自述,经他所治愈的病人仅病毒性疾病患就有近千例,其中还有7例艾滋病患者经他治疗后转阴。
一种药,一种穴疗法,包治百病,百病百愈;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对所有病毒性疾病几乎可以做到“一剑封喉”,一针制胜;对艾滋病这个世界性难题也颇具疗效。
我们真是“惊呆了”,就一个字,大写的服!
一种方法,能治百病,既严重违反了中医最精华的辨证论治,也不符合西医的精准治疗原则。
对于天降神医、包治百病的剧情,我们是不是早已很眼熟?几十年来,从万能之药的板蓝根到一鸣惊人的双黄连,从马俊仁的中华鳖精到张悟本的绿豆汤疗,从农村包围的三株口服液到宣称祛风除湿的鸿茅药酒,从人称盖世华佗的胡万林到各路明星政皆要朝拜的大师王林……无不是从所谓“妙手回春、包治百病”的骗局故事中迭落神坛的。
“人们啊,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啊!”
对于套路和陷阱,事后诸葛,也许能清醒过来。隔岸观火,亦当然知道需保持警惕。所以,我也要顺便说一句,在新冠突袭、疫情初始之时,连政府都显得有点手忙脚乱、进退失据,几乎所有医院都人满为患,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包括陈北洋在内的那些处于求助无望、求治无门困局中的感染或疑似感染者们,投医于合法或不合法的民间医疗机构,有的可能基于平日里就医选择的习惯,而我相信他们更多的是出于无奈。我对他们在病急中的选择,抱有深深的理解。他们的难,我能体谅!
【2】
已调查一月有余的李文亮医生死亡案,至今还没有半点音讯。正当人们在等待该案的处理结果,并为处理黄登英女士千里夜奔帝都案的罕见力度与速度而感到惊讶之时,武汉有司对李跃华的行医行为展开了行政调查。这一次,也很快就有了结果。3月1日,一份盖有“湖北省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局”大红印的《关于对李跃华、张胜兵治疗新冠肺炎等 相关情况的调查报告》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
报告中所指张胜兵,也是一位民间中医,被称为“中国鬼谷子”,系与李跃华行医性质相同但却各不相干的另一调查对象。本文不拟细议。
报告对李跃华行医问题作出了调查结论,紧急叫停了李跃华的新冠救治行医行为。
围绕着行政当局的这一调查结论,在民间迅速形成了支持与反对的两种不同意见,再次大声量地引爆了互联网,大媒体与主流医学界、人文学者各站其台,或高调或矜持地发出声音。
必须说,我个人是赞成这个报告所作出的结论的。
“专业问题以业内同行认可为标准,领导定调、媒体审判、大众评论,本质上都是外行去裁判内行。大众需要关注的,是舆论是不是自由,正反两边能不能充分表达自己观点。”
这是企业家、经济学家陈天庸君在朋友圈转发李跃华事件帖子时写下的一段话,我十分赞成。我不是医学专业内人士,仅凭个人长期以来对自然哲学与科学史的浓厚兴趣,以民间一员的身份,表达一己之思考与态度:我支持对穴位注射疗法的合法性与科学性予以质疑,但不赞成对李跃华进行恶意的道德审判。
到目前为止,省卫健委综合监督局对李跃华行医案所展开的行政执法,实际还处在“行政调查”阶段。除了基于李跃华因不做防护而与患者接触,依据省市新冠疫情指挥部有关规定,对其按“密接人员”类别实施医学隔离外,尚未作出实质性的行政处罚决定。
在讨论调查报告所作结论之前,先就报告中的指称混乱与常识性错误予以廓清。
【一】指称混乱:此文件属上行文。文件头与报告机关落款、红章名称均为“湖北省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局我局”,但主送机关又是“省卫生健康委”,即“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简称。实际上“省卫健委”系由原“省卫生计生卫”改革而来,两个名称所指向的是同一机构。指称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机构改革调整后,还未来得及更换新的印信与文头。
【二】个别概念使用不准确:经查询,汉阳爱因思中医专科门诊部所注册登记的类型为个体工商户,报告中将李跃华称为“法定代表人”,这是不对的,至少是不准确的。法定代表人是一个确定的法律概念,是指依照法律或组织章程所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机构的登记代表人。个体工商户不属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或机构,其登记注册的负责人应称“经营业主”。
调查报告对于李跃华违法行医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以及性质判断,应该说是基本准确的,并无不当。
几个问题:
【一】认定李跃华法非行医不冤。
省卫健委综合监督局对李跃华行医所展开的调查是基于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李跃华、张胜兵治疗新冠肺炎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的函》而作出的。调查结论认为李跃华涉嫌四宗违法:
1、涉嫌伪造、变造、买卖《医师执业证书》。
2、依照《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开办中医诊所准入虽实行的是备案制,但必须年检。爱因思诊所之《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连续两年未按期校验。
3、自制苯酚注射剂未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涉嫌违反药品监管法。
爱因思诊所既非新冠定点诊疗机构,其穴位苯酚注射法也不在国家卫健委或疾控中心所发布的统一标准治疗方案之内(现已发布第七版),故判定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非法行医。
4、李跃华利用社交媒体对其治疗方案的适应症及功效作了不适当的夸大描述,涉嫌进行虚假宣传,属广告违法。
总之,主体资格即机构与执业者、治疗用药、治疗方案、广告宣传皆属违法。唯诊所逾期未检一条或可因疫情特殊而获裁量宽松,余下每条都是板上钉钉。
【二】东穴西毒,西体中用。
苯酚注射法有中西医结合之形,而实为西医疗法。
“穴位”表征中医,依据于中医三大理论之一的经络论。所谓经络,既非血管、非神经,亦非淋巴系统,而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神奇存在。它们穴位密布,贯通五脏六腑,由阴阳调节,由五行相生,由气血发动,寒热均衡,表里错综,虚实一统。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百疾皆因经络不畅,血气不足所致。《黄帝内经》:“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苯酚,为一种化学物质,加生理盐水所生成的注射剂应算西药;非用针灸之法,注射所用器械,亦属西医;李跃华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军医系军医专业,此校无中医专业。所以,其乃西医之实。有人指责其为“西医游医”盖因于此。
爱因思诊所注册为中医专科,开展“西体中用”的结合治疗,是否适当,是个很专业的问题,应由专家作出判断。个人以为,应依“实”而论。汉堡与肉夹馍的本质区别主要在于面包与馍的不同,在于有无奶酪的不同,而不在于夹心到底是牛肉还是猪肉。
【三】发明专利中的营销套路。
李跃华于2013年2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在该证书摘要中注明为“本发明中苯酚为主要的治疗药品”
腾迅专栏作家刘远举撰文指出,一些民科之所以热衷于专利,原因在于专利权人可以利用民间对专利的误解,来为自己宣扬的东西的科学性、价值性背书。
这其实是一种商业营销套路。有国家的背书,有发明家的光环,这种套路看上去很高大上。
专利在本质上是一个商业与权益体系,并不是科学与价值鉴定体系,卖钱是其唯一目的。它只保护你的发明者地位,谁使用谁就得付钱,至于你发明的是不是科学的、实际的、有价值的,并不由专利审查当局管。
专利审查只是形式审查,即只看你的产品或方法是否“新”,而不进行实质审查。具体到药物,获得专利并不意味着“有效果”,不要求毒理试验、临床试验,审理员只会看这个方案是否有出现过,是否是“新”的。药物的实质审查由国家药监部门管理。所以,在中药专利类别中,充斥着各种稀奇古怪的的药物与疗法,是重灾区。抗癌类的尤其多。比如“海水疗法”,即一种抗癌注射剂,就是一种耸人听闻的奇葩疗法,实际上就是高浓度的氯化钠与氯化镁溶液。稍有常识就知道,这么高浓度,什么细胞都得死。
作为一名资深民间医生,李跃华对此种套路显然是了然于心的。
【3】
一种药物与疗法是否能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必须尊重过科学精神,符合逻辑;必须遵循现代医学的基本原则。从而满足四个要件:伦理性、安全性、有效性、合法性。此四端缺一不可。
科学的核心精神是怀疑和批判,因怀疑而猜想,因批判而创新。科学的支柱是数理逻辑和经验实证,用于确证猜想的对错与否。没有猜想,科学就不能进步;没有证明,科学必然流于巫术。
现代医学有三大基本原则。【一】伦理原则:医学的最高目的是救人生命。医学不是一般的工程技术,它直接针对人体进行某些操作,因此伦理、法律标准必须做到万分严格和严密。在循证医药中,只有到了万不得已的生死关头才能考虑“同情用药”。人体医学研究也只有当试验目的的重要性超过了受试者本身的风险和负担时才能进行。在开展每一项人体试验之前,必须进行伦理学论证。【二】理性原则:医学理论必须符合逻辑。【三】循证原则:医学实践必须经受实验,进行排错与试对。
对照上述原则与要求,我们来对穴位苯酚注射疗法稍作检视。
李跃华的关于用苯酚注射抗病毒治百病之有效性、安全性的原理的解释,简单地说便是:
有效性:他认为,因为苯酚里的苯环和病毒里的嘧啶环,两个分子结构长得像,所以能抑制。
安全性:苯酚虽为巨毒化学物质,但苯酚本身就是其他西药的成分之一,说明少量苯酚对身体无害。在他的注射疗法中,包括自体疫苗血清溶液中,苯酚含量不是少量,是微量,比正常入药的苯酚含量还要低100倍,所以绝对安全。
这一切,起码应涉及到微生物学、病毒学、病理学、化学、药学、临床医学、循证医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协作才能完成。没有任何理论上的依据,没有经过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的三期临循证实验,李跃华仅凭一己之力,仅以个人行医的经验,加上浪漫的想象,就全部搞定,就要带着这套土法请战抗击新冠病毒的前线。请问有哪个官员敢批准?有哪个医院敢采纳?
【一】穴位苯酚注射疗法的安全风险
李跃华方案为什么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风险呢?一是苯酚是一种巨毒化学物质,二是未经临床循证。
苯酚是什么?
苯酚,是德国化学家隆格于1834年在煤焦油中发现的一种巨毒化学物质,又称石炭酸。1867年,英国医生里斯特偶然发现用苯酚稀溶液来喷洒手术的器械以及医生的双手后,病人的感染情况显著减少。这一发现使苯酚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外科消毒剂。里斯特也因此被誉为“外科消毒之父”。
苯酚,曾是纳粹德国的杀人工具。希特勒下令成立所谓遗传病与先天性智障研究机构,对本国17岁以下的遗疾患者和智障儿童,用注射苯酚的方法夺去了5000多条无辜的生命。这是希特勒“种族净化政策”的一部分。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专门的注射室用带有超长针头的注射器,将苯酚直接刺入受害者的心脏部位,死亡快、操作简便又花钱少。
用注射苯酚的方法治病,无论是从皮下、肌肉注射,还是从穴位注射,都是直接进入人体体内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严不严格、慎不慎重的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伦理问题!
李跃华的这一方案,是直接违背生物学常识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微生物,本身没有代谢组织,依靠的是宿主细胞进行复制与转录。苯酚进入体内后,并不具备“定点精准”杀死病毒的能力,而是通过杀死宿主细胞来阻断病毒的复制。因此,它在杀死病毒时,也在杀死你。
看见了吧?
而且,即使在较短时间内没有因用药而导致伤亡,但你是无法排出其副作用。“药能活人,也能害人”。而要全面了解药物的副作用,需要有较长的观察周期,这就必须经过严格的三期临床验证。
关于“苯法”为什么不能被釆纳,药物学专家、武汉大学丁虹教授以公号文《为什么我支持湖北省对“李医生用苯酚治疗新冠”的处理方法》作出了专业解答。她认为人类探索改变世界的方法,需要勇敢,更需要理智和逻辑。抄录于下:
1、苯酚与乙醇一样是一个消毒防腐剂,具有 一定的毒性,因此,主要外用;
2、苯酚与乙醇也可以用于注射,作为神经节阻断剂,用于治疗顽固性疼痛。但这种治疗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舍车保帅”的方法,就是,彻底不可逆的损毁神经,阻断疼痛。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靶器官是肺,用苯酚治疗,在现有理论上无法解释,如果一定认为神经节阻断有利于病情的改善,那么我们可以用“可逆性的神经节阻断剂——钠离子通道阻滞剂”,而不是用永久性损毁神经的药物。如果苯酚有其他药理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新冠病毒,那至少要提出自己的理论,并用动物实验证明这个理论是对的,而不是直接用患者当小白鼠。
是啊,自杀也好,捐献遗体也罢,你有选择如何处置生命的权利。但是,任何机构、任何人无权让你去充当医学实验中的小白鼠!
在李跃华的众多支持者中,有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别看有无“证”,看疗效。
读到汪诘的一篇科普好文。文章认为李跃华该不该抓,这个问题不辩论清楚事关千万人的健康和生命,不管采用何种治疗方案,都应守住循证医学的底线,守住科学精神的底线。吾深以为然。文章以医学史上人们用生命和健康所换来的血泪案例,告诉我们如果将这种黑猫白猫理论用在药物上,那将是大错特错 。
请看下列用药案例。
例一:海豹畸形儿与美国拒绝批准新药“沙利度胺”上市案。
1957年,德国一家制药公司发明了一种旨在缓解孕妇妊娠反应(抑制精神紧张、防止恶心呕吐、安眠)的新药,叫做“沙利度胺”,因其疗效显著而迅速在全世界 20 多个国家上市。
当美国的代理商将上市销售申请提交到药监局时,遭到了审查专员凯尔西博士的拒绝,不准予上市。理由是:经其审查,发现这个药物的安全性试验做得非常马虎,只是走了一个过场。不是有20多个国家近百万准妈妈用了都说好吗?民意一边倒地谴责凯尔西是“教条主义”。但凯尔西顶住了所有压力,就是不批。
几个月后,人间悲剧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德国及使用了该药的世界各国,突然现了大量手脚异常、形状如海豹的畸形儿。后经调查发现,这些畸形婴儿的母亲,在怀孕期间均服用过沙利度胺。沙利度胺就是催生海豹畸形儿的罪魁祸首。在该药使用的短短几年时间,全世界因服用它,诞生了12000多名这种畸形婴儿。凯尔西因此成为美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女英雄。
那些畸形婴儿,那些悲痛的家庭,当是药物的安全性验证之血祭!
例二:日本小柴胡汤剂事件。
大约在5世纪,中医经由朝鲜传入日本,至15世纪逐步完善,建立了汉方医学。临床方面,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为理论旨归,形成了以草药为主,以针灸、推拿为辅的治疗体系。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制药企业津村顺天堂根据《伤寒论》推出治疗慢性肝炎病的小柴胡汤剂颗粒新药。学者有地滋教授发表《津村小柴胡汤颗粒对慢性肝炎有治疗效果的报告》为其背书。日本政府根据医学界的研究与医生的临床评价将此方列入国家药典。一时间小柴胡汤成了畅销药,舆论认为日本汉方走向现代化。短短的几年内,津村顺天堂也顺速成为日本乃至世界注目的制药企业,财富积累走向巅顶。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不断暴出因服用此汤剂而产生副作用的新闻。1994年1月~1999年12月,因小柴胡汤颗粒的副作用导致了188例间质性肺炎,其中22人死亡。津村顺天堂也因此而破产。
这一事件的教训有二:一是应辨证论治,一方对万人、一方到底是不可取的。二是未就药物副作用作出较长周期的安全性实验。
例三:服用龙胆泻丸导致肾脏损害案例。
此例来自中国。
龙胆泻肝丸由中华制药老字号企业同仁堂生产。2003年,对了,就是闹非典的那年,新华社关于因服用龙胆泻汗丸而导致肾衰竭的病例的系列报道,引起了国家药监局的重视。经药监局的调查发现,彼时,因服用该药丸而引起严重肾病者已不下数十万例。其实,早在 1993 年,龙胆泻肝丸中的一些草药成分就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注意。2001 年,美国国家药监局发出警示称,包括龙胆泻肝丸在内的很多草药成分中含有马兜铃酸,并指出这是引发肾衰竭的药理原因。
为什么如此严重的副作用要上市几十年后才被发现呢?原因有二。其一,龙胆泻肝丸造成的肾衰竭是一种慢性病,服用者很难想到这是慢慢累积引发的。其二,龙胆泻肝丸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上市的时候,并没有做过严格的安全性试验。
黑格尔说:“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我们从没有从历史中得到过教训”。那些李跃华们,那些“苯法”粉丝们,当醒悟了吧?
【二】对“苯法”的有效性评价不足征信
对药物的有效性评价,必须以严格的临床循证所得到的数据作为依据,方能采信。必须有三期,必须是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下的验证!
但是,我们关于“苯法”的治愈率与效果的信息,几乎全部来自于李医生的自说自话,以及“苯酚”们天马行空的友情广告。
来看看李医生所收治的15例患者及退休厅官一家三口当时的情况。
《封面新闻》3月3日的报道称:
3月3日,根据李跃华提供的“治愈”患者 名单15人中的12人,记者逐一进行采访。梳理 结果为,在接受李跃华治疗前,他们均未确诊为 新冠肺炎患者。接受李跃华的穴位注射苯酚后,在武汉全市大排查中,至少6人核酸检测呈阳性而住院,另外至少有4人仍在隔离观察中。
陈北洋一家的最新情况是:2月5日,小陈称,自己的母亲确诊了,他爸不发热了,但核酸检测结果是阳性。2月6日,小陈称“躺着就不发烧”,李跃华让他老实躺着。当天上午10:37,小陈体36.5℃。聊天截图也到此结束。3月3日,封面新闻记者拨通小陈电话,听说采访,他随即挂断了电话。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一目了然。
【三】自限性疾病与幸存者偏差
李医生所收治的15+3例中,在收治时基本上都属于未被确诊者,也就是说,只属于疑似、轻症、密接者,有的可能还只是普通感冒。这些人是可以不治而自愈的。事实上,此18例后来均被定点医院收治。他们出院后能算李医生治好的吗?
可以自愈的病,在医学上被称为自限性疾病,就如同感冒,你吃不吃药、打不打针,一周时间便自然好。
早在19世纪,现代医学之父、加拿大医生奥勒斯就发现,“肺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不管用什么药,它都是按自己的规律走。我们目前所记载的任何治疗方法都不能缩短它的病程,更不可能治愈它。”(《医学原理与实践》,转引自《短史记》公号)
包括世卫组织专家在内的业界人士已经指出,新冠肺炎属于自限性疾病,80%以上的患者,是不需要通过特殊干预和因病治疗,可以通过机体自身的免疫力对抗病毒、控制病情发展,从而逐渐实现自愈的。当然,危重症者应除外。
自限性疾病患者从发病到病愈期间所釆用的某种药物和疗法,是不能被用以证明该药物与疗法之有效性的。这是不言而喻的。
还有一个“幸存者偏差”的概念,或许可解释许多民间医生所吹嘘的包治百病的神效的奥秘所在。
例1:有记者在春运的候车厅里,采访买票情况,得出结论:虽然春运票不好买,但大家都买到了票。
例2:淘宝上卖降落伞的商家都没有差评。
例3:大学里有个全校出勤率第一的老师,她的诀窍就是每次点名都说:“没来的同学举手”。
幸存者偏差是一个统计学、数理逻辑术语,专业解释很绕。有一个叫“量子学派”的公众号举了几个好玩的例子,一看你就明白了:
幸运者偏差现象的本质就是,其统计结果是经过筛选后的结果,并不是随机的,没买到票、打不了差评、沒举手的,永远是你所关注不到的沉默的大多数。在传销洗脑会上,你所听到的永远是令人心动的创富故事,而更多血本无归的“先躯”都永远被屏蔽在会场之外不为人知。其实,世界的关注点永远都在那些偶然的成功者身上,却忽略了上万倍没被概率选中的失败者。幸存者偏差规律,真是势利而又残酷。
明乎此,对于李医生在《求医问药》杂志上所列举的骄人“治愈率”,你也许就能明白其中的奥妙所在了。一位林姓医生在网上指出:“治愈率、有效率,都只有数字,没有任何证明。我们完全可以说:作者想说有效就有效,想说治愈就治愈。没有公开的证据,也没有第三方印证。仅仅看这篇论文,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
如果没有幸存者偏差现象,世间各路“大师”将减少大半。幸存者偏差,常常是大师的温床,骗子的天堂。
【4】
随着官方调查报告的一锤定音,更随着所谓“接上级通知,李跃华将受邀代表国家去韩国参加抗疫”的假喜报被揭穿,有关穴位苯酚注射治疗新冠的网络与民间舆论混战也渐渐地平息了下来。
发生于新冠疫情肆虐大背景之下的这场舆论混战,更像是一出闹剧,凸现出剧中人在瘟疫灾难面前因紧张、恐慌与焦虑而进退失据、手足无措的表情。也像一面魔镜,映照出围绕着科学与反智、法理与人情、真相与谎言而展开的利益博弈,与中西医之争、真假中医之争相叠加,显得异常复杂而诡异。
【一】为什么支持“苯法”一试的民间呼声会如此迅猛而高涨?
这有多种因素。
其一,李跃华个人因素。军医大毕业生、专利的光环、《求医问药》所刊“效果”诱导、二十余年的行医经历,等等。
这里,有几句厚道话必须要说说。
李医生从一名军医落入民间底层,“从小康堕入困顿”的经历,是令人心酸的。他在社区有一定口碑,他在大疫当前有请战之勇,他对病友充满了同情与怜悯。所以,我认为他的问题不是动机与职业操守上的善恶问题,而是一个科学上的对错问题,即专业认识与专业素养问题。我支持对其专业上的质疑、辨证、批评、纠错,支持对其开展进一步的调查与追责,乃至处罚,但不赞成对他进行恶意的道德审判,他与那些纯粹的中医骗子、神棍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李跃华的行医之路也并未终结。疫后,该受罚的受罚,该考证的考证,该年检的年检,毕竟,生活还要继续。依然在路上,只是必须重回现代医学的正途,因为借别人的坟头哭自己的伤心,悲情的套路只能感动自己,感动不了科学!
其二,疫初医疗供需失衡,乱象环生。在疫情初期,因瞒报而拖延,信息不透明,市民没有任何预期,瘟势突发而又迅猛,政府手忙脚乱,市民猝不及防,医疗资源未及调配整合,医疗供需矛盾凸显。医院人满为患,倾城尽是求治无门,尽是哀嚎与乱窜,情急令人乱,病急叫人慌。于是,便有了李跃华们施展偏方技艺的绝地空隙。
其三,有不少自媒体大V与非医科类学者站台。
有知名自媒体人将李跃华捧为“医学奇才”,认为“他正在用最简的方式,打开人类战胜一切病毒的途径,就像青霉素和抗生素发明,使人类战胜了对细菌类疾病的恐惧一样。”因此,连续数日发表长篇公众号文章力挺“苯法”的神奇之效。
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物理化学专家金日光教授都被带沟里去了。他竟然也认为这个方法的药理,是苯酚的化学结构与病毒的嘧啶结构类似,病毒受骗纳入苯酚,因此被摧毁并且不能复制。
在巨大的声援队伍中,还不乏知名作家与人文学者的身影。
必须说明的是,这些支持者的声音,皆出于对当时疫情的考量,并基于各自 认知而作出的表达,我愿意相信他们有着济世的善良动机。
著名学者陈国恩教授认为,人文学者与民间人士发出“李跃华有权利证明自己,为什么不让他试一试”的质问,仅仅建立在经验基础上,既不合科学原则,又不合医学伦理;理论上没有依据,事实上存在风险。
其四,根深蒂固的中医情结。
这可能是最重要,也是最深层的原因。悠久而庞大的中医体系,已积淀成我们文化心理结构中最为稳固的部位,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着吾族对于生命与健康形态的认知。
我个人对中医并无恶感,我爷爷也是中医,自己亦常常寻中医看杂症小病。但从总体上说,我倾向于认为中医是一种哲学和宇宙论,是一种类比取象的思维方式,也同意韩启德院士的说法:中医是一种艺术。中医很难成为科学,中西医也很难结合,亦即很难导向现代医学,因为它是一种经验理性,难于证实与证伪。必须指出的是,但非科学不一定就是反科学,或者伪科学。
现在,有两种倾向是需要引起注意的。一种:中医在许多人那里成了一种主义、一种信仰。如章太炎所言,这种中医情结是一种爱国。另一种:中医问题政治化,将是否信中医爱中医视为文化自信的指标。“是信仰,就无边界,就会盲从;盲从而不讲理,就会迷茫;迷茫而无头脑,就会癫狂” (西北大学刘文瑞教授语)。是政治,就必须“政治正确”,只要讲站队而勿须讲理性。
“高手在民间”、“小单花医大病”、“偏方有奇效”等等“医谚”的流传,便是民间中医信仰的深刻反映,常常左右着普罗大众的就医路径选择,也是他们支持李跃华们的正义资源所在。
知名评论人童大焕在《“中医式思维”是自我迷失的巨大陷阱》中写道:
新冠疫情让我认识了一个“中医帮”,百十种药方以中国高铁的速度呼啸着跑到病毒前面,男女老幼无欺,有病治病,无病防病,似乎再不让中医治病救人,很多人就要倒在黎明前了。
感同身受,深以为然。疫情蔓延,困守家中,与大学同学及各路朋友在微信中争论得最多的问题之一,便是这个要命的中西医之辨。从争论到互撕,针锋相对如敌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彼此的面红耳赤。
【二】主流医学界为何不太鸟“苯疗法”?
这很简单,因为这个“苯疗法”违反了基本常识,不讲科学,不讲逻辑,不值一提。郭德纲有个段子可借一比:我和火箭科学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煤,煤还得选精煤,水洗煤不好。如果那科学家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
正直抗疫吃劲,科学家在研究所研究解药和疫苗,医生们在临床一线搞救治,都很忙。
再说,资源也有限,光是申请三期循证立项的新药项目就近300个,其中中药占了70%,哪里来的那么多接受试验的志愿者、研究者呢?
当然,不太鸟也不是绝对不鸟。前文所提到的丁虹教授,她的回答既及时又有力。
【三】政府为什么不能接招?
政府行政,首先得有法律依据,其次要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这是政府接招的两个基本前提。显然,“苯疗法”因无一符合而断无入围可能。
政府接招,这个板谁敢拍?这个风险谁敢担?经费、团队都需有安排。
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个奇葩的“打鸡血”治疗项目将政府拖下水的教训,相信医政部门一定是记忆犹新的。俞昌时,从上海东亚医科大接受过近代医学教育。也是在武汉(武昌)开办私人诊所,也担任过军医(抗战时)。他发明了给人体直接打鸡血的疗法,宣称可治多种疾病,不但有奇效,而且好得快。一时间,在江西某些地区,排队打鸡血的愚昧无知者络绎不绝。他致信卫生部要求推广打鸡血以增强国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卫生部为此组织专家展开调查研究,结果证明这是反科学的,比巫术更巫术。耗时花钱又费力。按说,对这种明摆着的歪门邪道,卫生部就根本不应接招,而只需直接一纸禁令即可。
【四】为什么沒有受到企业的青睐?
资本是逐利的,没有任何人、任何企业和钱过不去。你的项目如果真是有如此奇效且又如此廉价,是一定逃不过企业家的火眼金睛的。在全世界都没有新冠特药、专药的当下,应该早就有投资人捷足先登、三顾李庐了。要真是皇帝女,还何愁东床婿?!
疫情即将过去。方方说,“请记住,抗疫只有结束,而没有胜利。”结束,应当是灾难反思的开始。总结“穴位苯酚注射疗法”这一现象级事件带给我们的种种教训,也应该是反思的一部分!